提升簡報效益畫面尺寸是關鍵

會議空間顯示器材選購指南:最佳視區與規格重點
這篇文章旨在協助企業在選購會議空間顯示器材時,能夠做出更明智的決策,確保所有與會者都能清晰接收簡報資訊。文章核心概念為「最佳視區 468 原則」,並結合實際測試,分析不同顯示器材的適用性。
1. 最佳視區 468 原則:
- 視區定義:人在空間中能清楚看到顯示畫面的區域。
- 468 原則:以畫面高度為基準,分為:
- 視區 4(可分析視區):4 倍畫面高度距離內,可清楚辨識所有圖像和文字。
- 視區 6(基本視區):6 倍畫面高度距離內,可辨識中大型文字和圖像。
- 視區 8(被動視區):8 倍畫面高度距離內,僅能辨識圖像和動態影片。
2. 顯示器材選擇:液晶電視 vs. 投影機
- 液晶電視:
- 普及的大型尺寸約為 70 吋。
- 適用於小型會議室,後排座位可能難以辨識細節。
- 投影機:
- 可輕鬆投射 100 吋以上畫面,最大可達 150 吋。
- 適用於中大型會議室,確保所有與會者都能清晰觀看。
- 具備較佳的彈性,移動性與架設難度也較液晶電視低。
- 成本效益較高。
3. 投影機規格重點:
- 投影亮度:
- 彩色亮度與白色亮度同等重要。
- 3LCD 投影機:能確保 R、G、B 三原色輸出亮度相同,色彩表現更佳。
- 解析度與影像比例:
- WUXGA (1920 x 1200) 解析度:提供更清晰的圖像和文字。
- 16:9 影像比例:符合現代簡報需求,避免 4:3 比例造成的顯示問題。
4. 結論:
- 為了確保所有與會者都能清晰接收簡報資訊,建議選擇 100 吋以上的投影機。
- 選購投影機時,應注意彩色亮度、解析度和影像比例等規格。
- 3LCD 投影機在色彩表現和亮度上更適合會議室需求。
所有文章主題
最新動態